受 訪 者 : 蔡清樹

出生日期 : 1953年11月18日 (民國42年)  訪談時間 : 2020年10月25日 (民國109年) 訪談地點 : 屏東縣新園鄉田洋村田南路 (受訪者住宅)

童年趣事

   從出生以來,家裡因為貧窮,每天都只能吃著番薯籤,就這樣日復一日生活,母親偶爾會掙到一些比較奢華的米飯,但數量卻不至一碗,兄弟姊妹總是關心著我,把唯一的米飯留給我吃。那個年代,大家都是以石頭打好地基與柱子,再將沾溼的泥土倒在地基、堆築成牆,經過敲打等動作才逐漸造出可以居住的土坯房,就連店鋪也不例外,我家裡是開雜貨店的,我總會到店裡去吃免錢的糖果,即使貧窮還是過的很幸福,不過當時我十分頑皮,常會被父親處罰,而母親則是因為心軟,每次都會在我被罵之後給我零用錢,現在仔細想想,總覺得自己過於叛逆且幸運。

廠中生活

   國小畢業之後,由於不太識字,就四處去幫忙打工賺錢,當時沒有什麼固定的工作,只是四處幫忙推車、運送物品,後來輾轉到了屏東附近的磚窯廠做工,那裡有許多的人一起協力,先將原土經調製成適合使用的土料,放入機器使土質更細緻,再進行裁切,最後把土搬至外面曬乾,送去磚窯燒製,而我每天為了能夠盡可能多掙點錢,從早到晚都在搬運紅磚,一天五、六萬塊已經是基本的流程。在外工作的這段時間,我無家可歸,跟大家住在工廠中所設置的工寮,對於幼年只能吃著番薯籤的我們來說,那時中午一天一顆的鹹鴨蛋,已成為了生活中的一種小確幸。

結婚歷程

   我從小開始就是個非常蠻橫的人,常常不聽家人的勸告,在外與他人吵架,人際關係上雖然沒有到太差,但也並沒有幾個能夠互相訴說的朋友,父親總是擔心這樣的我未來會找不到人陪伴,在我成年就時立刻去向附近的一戶人家談論婚約,因為住所相隔不遠,再加上一直在同一個地方工作,雖然平時沒有特別注意,但也並非素不相識,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與共助過後,或許是出自於喜歡,又或許是別無選擇,我就這樣既平凡又特別的,與現在的妻子締結成為伴侶,直到現在還是像往常一樣,互相扶持幫助,沒有對當初的決定感到一絲後悔。

從軍生涯

   當時大兒子剛出生四個月,我就被調派去基隆當兵,軍中大部分都是外省人,像我一樣的在地人其實並不多,營長也是其中一個,在軍中時他看我有妻子還有兒子要養,一直都特別照顧我,把我叫去倉庫幫忙搬鋼鐵,其他的在地人也都將彼此視為親人一般,在營中互相關照,享受著這段歡樂的時光。有一次半夜被調去門口站崗,大家就聚在一起喝酒,結果聊著聊著,我們就因為喝太多直接打了起來,每個人都毫不留情,而我也不甘示弱的,直接拿起身邊的木吉他砸了下去,鬧的不可開交,幸好最後都沒什麼重傷,反倒是加深了彼此的友誼,成為了一群更要好的死黨。從軍時一個月只能回家一次,每當回到家的時候,看到可愛的兒子,總是希望能繼續留在他的身邊,不想回到軍中,結果被父親給教訓,就這樣轉眼間渡過了三年,我也終於服完兵役後離開了軍中,看著已經三歲多的兒子,感到非常欣慰。

颱風襲擊

   退伍之後,我繼續回到寮裡搬紅磚,剛回來沒多久,剛好就遇到了12級颱風賽洛瑪,因為風勢太大,每個人都很提心吊膽,不敢離開工寮,我的老家也因為這個災害而被遭到損毀,那時寮裡為了避免造成更嚴重災害,我被叫去位於高處的磚窯爐確認火勢,在爬上去的途中差點還被颱風吹走,怕的趕緊抱著柱子慢慢滑到地面,後來看著滿天飛的雨棚還有倒滿地的樹木,不禁感到十分恐懼,獨自一人躲回了寮裡,試圖進入睡眠以無視這一切發生的慘狀。

轉行土木

   隨著磚窯工廠漸漸沒落,工作機會也逐漸變少,在聽從友人的建議以及縝密的思考過後,我決定前去北部,向工地中有經驗的前輩學習土木,剛開始雖然只有被指派去調配水泥、抹水泥等雜務,不過也漸漸的學到許多土木相關的知識,一邊工作賺錢,一邊學習專業,在沒有工作的閒暇時間,也會去幫忙搬水泥至工地高處,得以多賺點儲蓄,因為當時拿到的報酬會隨著樓層上升,一到休息時間,大家總是爭先恐後的搶著多搬一點上去,還經常會發生一些小事故,不過往往都是以和平收場,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。

退休後的閒情逸致

   自從父母親去世之後,我也準備退休回到屏東,為了節省一點錢,我向朋友借了一台摩托車,載著妻子從台北一路騎回屏東,十幾個小時的路途就此展開,剛啟程沒多久就遇到了一些舊友,趁著休息時聊天敘舊,然後又繼續趕路,途中還發生了車禍,在確認沒有什麼太大的傷勢及損傷之後,我繼續向屏東前進,最終到達了目的地。將摩托車用火車用送回去之後,我與妻子先是去將兒子與女兒接了回來,然後在村莊中買了一小塊地,開始著手建造新家,這是第一次靠自己所設計出來的建築,雖然過程遇到了許多挫折,工程方面也相當艱辛,不過靠著家人的支持與從中獲得的喜悅,還是完成了這項浩大的作業,並且在家的附近,買和租了幾塊田地,每天跟著妻兒努力在種田,或許是基於職業病,我常常也會去嘗試種植許多作物,在享受著退休的生活的同時,努力替兒女的未來多存點錢。到了現在,雖然自己已經無法像過往一樣每天下田,不過這份美好的時光早已永存心中,田地也都託付給了兒子,只是默默的看著,讓這段記憶寫下一個完美的結局。

後記